人的境界高了,經營的氣度也就大了
謙泰吉開辦之初,也如江口的其它槽坊,弄成了“前店后坊”的布局。不過供發酵用的只有一個小黃桶,一月只釀1—2酢,生產經營并不十分順暢?!笆虏輨?,日不暇給”,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。
不過,張元楠有的是信心和辦法,胡師傅的釀酒工藝又高人一籌。沒有多長時間,謙泰吉的酒因為口味純正、貨真價實而受到人們青睞。他穩扎穩打,逐步擴大生產規模。五年后,產品便有些供不應求,店門前買酒的人馬時常排起“長龍”。
開槽坊有這般好生意,自然吸引了許多人躍躍欲試。這年,又有鄭東記槽坊、陳永興槽坊相繼開業。后來,又有周林記槽坊,田興順槽坊開張。
張元楠看清了這個局勢:面對日益增多的槽坊,謙泰吉如果墨守成規,沒有自己的絕活兒,長此以往,勢必在同行中淹沒無聞。他另辟蹊徑,在酒曲中加入甘草、茯苓、杜仲等二十多味中藥,使得謙泰吉酒于清純中多了幾分醇香,于提神鼓勁外多了幾分藥用價值,因而特受顧客歡迎。
據今枝江市《輕工志》釀酒一章介紹,這種藥曲傳至新中國建立之初,已有70多味中草藥加入,如水蓼、大黃、橘皮、桂枝、麻黃、陳皮、海馬、海雞、牙棗、石膏、曲花、茜草、桑葉、芝麻花、馬鞭草、麥草、細辛、姜黃、神曲、川掌、金銀花、芡草等。據釀酒老工人講,這些藥加入曲子后,不僅有助于工藝操作——甜藥是助糖化的,熱藥是助培菌箱和發酵池酒醅升溫的,涼藥則可抑制原料發酵時產生過高的溫度,而且增加了酒的藥用功能。
請讀者注意,有這么多中藥入酒,并不意味著謙泰吉產的白酒變成了藥酒,藥僅作入曲之用,量小勢微,恰到好處,白酒還是白酒,只是香味更加清郁味道更其佳美罷了。
商家說的和氣生財,通常只是從人情層面上說,并且多是從商家內部、商家與顧客的關系上說。至于商家之間,往往“同行是冤家”。張元楠到底是讀書人。讀書人經商,就該有些儒雅之氣,是為“儒商”。張元楠奉行的是和合共生,至少是利己不損人。人的境界高了,經營的氣度也就大了。在張元楠悉心經營下,謙泰吉始終走在江口諸家槽坊的前列,并且與大家和睦相處。
從地方志記載和幾家槽坊后人的回憶中可以看出,那時他們之間沒發生過惡性競爭一類的事體,倒是把江口一帶鬧騰得酒香十里,人和財興。地方上如遇大一些的天災人禍,這些槽坊總是慷慨救助。清道光十年(公元1830年)六月,暴雨漣漣,洪水肆虐,全縣堤壩潰口無數。謙泰吉帶頭捐物賑災。陳永興槽坊老板為表示自己的慷慨,居然將衣被盡數捐給災民,以至鬧得自家一時沒有換洗衣物了。
清道光十七年(1837年)三月,張元楠因為年事已高,將自己創下的家業交給了長子張繼熹。
張繼熹子承父志,繼續保持乃父留下來的家風店風,兢兢業業掌管、經營謙泰吉36年。采購糧柴,他也親自出馬。有次到松滋山里買柴,途遇大雨,滑下山坡跌損筋骨,在家將養了三個多月方才痊愈。親戚勸他不要再為這等事出門,有事只管叫下人去做,可他仍然堅持親自外出采買。
他十分珍惜謙泰吉的名號,認定了有名才有利,名大則利豐。用現在的話說,他很懂得品牌建設的重要。在品牌建設中,德通常是被人十分看重的。假如你為人吝嗇,甚至為富不仁,恐怕人家就要避而遠之了。因此,一個商家要做大做好,就得積行善德。張繼熹從他父親主持槽坊時就明白了這個道理,到了他手上更是身體力行。比如,凡賑災濟民之義舉,都率先慷慨解囊。清咸豐七年(1857年),枝江一帶發生大面積蝗災,知縣張長泰帶頭捐款撲殺蝗蟲。張繼熹在江口商家中首起響應,慷慨捐款四十千文支持抗災,一時在全縣傳為美談。災后,謙泰吉的業務也因而大進。
——本文選自《日月生香》
作者:陳宏燦、張同
下期請看:數十年賓東主仆親似一家人